国家允许配资的公司
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更是创新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知识产权纠纷呈高频化趋势,南沙法院受理的案件数也日益增多,2020年至2024年,南沙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6519件,审结26453件。
南沙法院基于对近五年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纠纷的核心争议已从传统侵权场景向技术合同履行瑕疵、商标恶意抢注、新型著作权权属界定及数据驱动型不正当竞争等复杂领域延伸。
作为法治护航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南沙法院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突出知识产权的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保护,联合南沙区检察院、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南沙海关等八家单位共同建立“1+8”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体系,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法治宣传、信息共享等多环节多角度全面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同时,南沙法院还与前海法院、横琴法院合作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域协作保护平台,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该机制不断完善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共促高质量发展。
把时间拨回2024年4月,南沙海关对申报出口的货物进行检查时察觉到货物中有雪地靴4770双,均使用了美国企业德某公司的权利商标。经权利人确认,上述雪地靴均为侵权货物。南沙海关依法扣押了这些雪地靴并立案调查。
面对这起典型的进出口侵权纠纷,了解到案涉双方当事人都有调解意愿,南沙海关法制科有关负责人建议将案件导入南沙自贸片区法院驻口岸知识产权纠纷调处中心(以下简称“调处中心”)进行调解。
“调解结果和诉讼的判决结果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吗?万一对方不履行调解协议,我们还是要去法院起诉吗?”由于此前没有尝试过以类似的方式解决纠纷,德某公司的代理人表示出一丝担忧。
“由调处中心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经审查出具的民事裁定书与诉讼作出的民事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相比于诉讼,调解加司法确认在程序上更加简单、灵活。”面对申请人的担忧,南沙法院法官徐智媛解释道。此外,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义务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据民事裁定书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并表示申请司法确认无需缴纳诉讼费。
案件进入调解阶段后,徐智媛作为调处中心指导调解的法官与作为调处中心调解员的海关工作人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减少分歧,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初步和解协议。2024年7月31日,在南沙法院和谐南沙多元解纷中心远程调解室,海关调解员、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四地远程在线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正式的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经审查,南沙法院出具了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民事裁定书。
这起案件不仅体现了南沙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也是“1+8”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体系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的生动写照。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授权审查、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公民诚信等多个环节。南沙法院打造“1+8”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机制,正是协同各方力量织密知识产权保护之网、共同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各家单位围绕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形成一致意见。
编者按
改革,是根植于南沙发展的精神血脉;法治,是推进南沙开发开放的厚实底色。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月19日,南沙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百条创新服务举措。同日,由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在南方+客户端上共建的南沙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栈式服务平台(南方+南沙政法频道)正式上线。
3月27日,2025年南沙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征集于南方+南沙政法频道正式启动。连日来,一系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落地南沙,以发展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小切口”改革推动“大场景”突破,正为南沙举集成式改革之力打造“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真心诚意服务企业家”的营商环境,树立治理现代化典范增光添彩。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联合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推出“法治赋新 惠企惠民”系列报道,聚焦南沙法治创新前沿,全面展现“南沙法治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旁观者’、只有‘建设者’”的决心与成效。敬请垂注!
南方+记者 张翊伟
通讯员 何倩蓥
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