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配资资讯
近日,天河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华南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党群服务站举办老干部“学习双先典型・争当天河先锋”报告会暨“银映红棉”党建联盟签约仪式。活动通过搭建区校合作新平台,宣传广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典型事迹,为天河高质量发展注入“银发力量”。
打造老干部工作新品牌
报告会上,天河区委老干部局与华南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离退休工作处签署共建协议,正式建立“银映红棉”党建联盟。该联盟是天河区创新老干部工作模式的有益探索。
天河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彭艳表示,联盟将重点构建“三个体系”:以政治建设为核心的理论共学体系,依托华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红霞增辉耀南粤”等主题活动;以作用发挥为导向的实践共促体系,共建“天河银发人才库”;以服务保障为根本的资源共享体系,实现文体医疗等适老化服务精准对接。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晓方表示,离退休老同志既是老干部工作的服务对象,更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学校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天河之所需,尽华师之所能,与天河区共同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老干部工作品牌,推动老干部工作与高校党建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双先事迹彰显银发担当
报告会上,刚刚荣获“广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的黄村街道“康叔康婶老党员工作室”和华南师范大学离退休教工党委第三党支部(文学院)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康叔康婶老党员工作室”成立十余年来,秉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信念,以党建引领强化团队,吸纳优秀老党员分组服务社区;结合新思想组建宣讲队开展宣讲;用课题理念细化任务,让老党员有的放矢;建立机制表彰激励先进,其示范效应提升了群众共建热情,助推社区公益与风尚形成。工作室扎根社区一线,主动担当邻里纠纷调解员、社区活动组织者、环境整治倡导者、困难群众帮扶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基层治理中温暖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支撑。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党支部在工作中,注重“三力并举”营造良好环境空间,汇聚合力、凝聚向心力、激发活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思路上重视“三个融合”,推动与学院退协理事会工作、关工委工作以及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融合,让支部工作更具广度与深度;在工作方式上开展“三个延伸”,将中转站式工作方式延伸为创新式,把组织生活延伸至党员同志的身心与生活关切,将组织活动延伸至党员发挥专业专长。正是基于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该支部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优势,深入校园、社区开展诗词讲座、书法展览等文化传承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同时奔赴贫困地区开展教育帮扶,为当地学生点亮知识灯塔,展现了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心系国家、情牵教育的家国情怀。
“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感人至深,充分展现了我们离退休干部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现场一位老干部代表表示,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
构建老干部工作新格局
据了解,“银映红棉”党建联盟将实施26项具体合作内容,重点包括:
在政治建设方面,将组织离退休干部与老教授“结对子”学思想,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打造既有“书香气”又有“时代感”的学习平台。
在作用发挥方面,将共建“天河银发人才库”,组织老教授参与关工委“五老”工作室建设,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读懂广州”等活动中彰显专业价值;同时搭建老有所学平台,通过老年大学课程互选、师资共享,让书画摄影、智能应用等课程资源流动起来。
在服务保障方面,将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华师开放校内文体场馆,天河区链接辖内医院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共同解决适老化改造等实际问题;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既组织青年学子为离休干部提供陪伴服务,也动员银发人才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以老助老、代际互助”的温暖循环。
据悉,天河区通过打造“银映红棉”党建联盟,创新构建了“党建引领、典型示范、资源共享”的老干部工作新格局。这一举措不仅为离退休干部搭建了发光发热的新平台,更探索出一条区校联动、优势互补的老干部工作新路径。随着联盟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天河区将持续激发“银发力量”新动能,为天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南方+记者 郭苏莹
通讯员 黄柯短线配资资讯
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